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
元好问〔金朝〕
书来聊得慰怀思,清镜平明见白髭。
明月高楼燕市酒,梅花人日草堂诗。
风光流转何多态,儿女青红又一时。
涧底孤松二千尺,殷勤留看岁寒枝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很怀念你,收到你的来信得到不少安慰,清早照照镜子,胡子白了,人已老了。
你住在燕京,明月当空的时候,常上高楼饮酒吧,我却没有那种豪气了,只能当人日梅花开时,读读杜甫的诗篇。
现在正当初春时节,万象更新,春光何等秀丽,年轻的儿女们穿红戴绿,兴致勃勃,一片欢乐景象。
沟涧下边一株孤松,长得十分茂盛,足有两千尺高,充分显示着它不畏严寒的精神。
注释
人日:旧时风俗,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。正月起首的八天内,一日为鸡,二日为狗,三日为猪,四日为羊,五日为牛,六日为马,七日为人。愚斋:张纬,字纬文,号愚斋,太原阳曲人,与诗人友谊
创作背景
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(公元1243)秋,元好问应元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的招请,北游燕京,在燕京与张纬文相聚,是年冬天,他离开燕京,回到忻州,自此与好友张纬文分别。该诗大概是写于蒙古定宗贵由二年(公元1247),他们分别已经近三年了。该诗就是诗人在收到张纬文的书信之后写的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齐存田著.遗山诗词赏论.北京:中国文联出版社,2004:246-249
赏析
这首诗劝勉张纬文坚守节操,要像松竹一样,挺立在岁寒之际,其实也是诗人自勉之词,表达了诗人风霜高洁的品质和对蒙古统治者不满之情。全诗采用比兴手法,格调沉郁苍凉,含蕴不尽。
首联起笔扣题,写分别后对张纬文的怀念思恋。用一“聊”字表明诗人平时怀思张纬文之情恰如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滚滚涛涛,无止无息。“书来”恰似在“怀思”这条情感的河流中投入一石,只能是激起更深更广的情感的波澜,引起更深长的怀念,全诗正是对“书来”之后,激起的这种情感波澜的抒写。“清镜平明见白髭”,便是诗人情怀激荡剧烈的外形刻画。收到故人的书信后,诗人心潮澎湃,彻夜难眠,待第二天清早对镜一看,白髭又多添了
简析
《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起笔扣题,写分别后对张纬文的怀念思恋;颔联是诗人对友人诗酒逍遥生活的描述;颈联进一步展示人到暮年,儿孙绕膝的安宁心境;尾联由怀念友人,而升华成为对友人的勉励,是对一种人格操守的礼赞。全诗采用比兴手法,格调沉郁苍凉,含蕴不尽,诗人劝勉张纬文坚守节操,要像松竹一样,挺立在岁寒之际,其实也是自勉之词,表达出其风霜高洁的品质和对蒙古统治者的不满之情。
元好问
元好(hào)问(1190年8月10日—1257年10月12日),字裕之,号遗山,世称遗山先生。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。金代著名文学家、历史学家。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、文坛盟主,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,被尊为“北方文雄”、“一代文宗”。他擅作诗、文、词、曲。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,其“丧乱诗”尤为有名;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,可与两宋名家媲美;其散曲虽传世不多,但当时影响很大,有倡导之功。有《元遗山先生全集》、《中州集》。 925篇诗文 476条名句
倪庄中秋
元好问〔金朝〕
强饭日逾瘦,狭衣秋已寒。
儿童漫相忆,行路岂知难。
露气入茅屋,溪声喧石滩。
山中夜来月,到晓不曾看。
过晋阳故城书事
元好问〔金朝〕
惠远祠前晋溪水,翠叶银花清见底。
水上西山如卧屏,郁郁苍苍三十里。(三十 一作:三百)
中原北门形势雄,想见城阙云烟中。
望川亭上阅今古,但有麦浪摇春风。
君不见,系舟山头龙角秃,白塔一摧城覆没。
薛王出降民不降,屋瓦乱飞如箭镞。
汾流决入大夏门,府治移著唐明村。
只从巨屏失光彩,河洛几度风烟昏。
东阙苍龙西玉虎,金雀觚棱上云雨。
不论民居与官府,仙佛所庐余百所。
鬼役天才千万古,争教一炬成焦土。
至今父老哭向天,死恨河南往来苦。
南人鬼巫好禨祥,万夫畚锸开连冈。
官街十字改丁字,钉破并州渠亦亡。
几时却到承平了,重看官家筑晋阳。